Overview 概論

Available Bibliographies

  1. History of the Book (Bibliography) by Professor Ann Blair.
  2. Literacy, writing and education in Chinese culture: bibliography by Professor Barend ter Haar.
  3. 錢存訓 [Tsien Tsuen-hsuin] 等:〈中國印刷史書目〉,載錢存訓撰,鄭如斯 [Zheng Rusi] 編訂:《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》,頁367-422。桂林: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4年。
  1. Blair, Ann M. Too Much to Know: Managing Scholarly Information before the Modern Age. New Haven & London: Yale University Press, 2010.
    [中譯本] 布萊爾撰,徐波 [Xu Bo] 譯:《工具書的誕生——近代以前的學術信息管理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14 年。
  2. Brokaw, Cynthia Joanne. “Book History in Premodern China: 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I“. Book History 10 (2007): 253-290.
  3. Chen, Jack W. et al. eds. Literary Information in China: A History. New York, NY: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, 2021. (Forthcoming)
  4. Dudbridge, Glen. “Libraries, Book Catalogues, Lost Writings”.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(1000 BCE–900 CE), eds. Wiebke Denecke, Wai-yee Li [李惠儀] and Xiaofei Tian [田曉菲], 147-159. New York, NY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7.
    [For Comparison] Ryholt, Kim and Barjamovic, Gojko eds. Libraries before Alexandria: Ancient Near Eastern Traditions. New York, NY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9.
  5. Edgren, J. S. “The History of the Book in China”. In The Book: A Global History, eds. Michael F. Suarez and H. R. Woudhuysen, 573-592. New York, NY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3.
  6. Li, Wai-yee. “Concepts of Authorship”.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(1000 BCE–900 CE), eds. Wiebke Denecke, Wai-yee Li and Xiaofei Tian, 360-376. New York, NY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7.
  7. McDermott, Joseph P. and Burke, Peter eds. The Book Worlds of East Asia and Europe, 1450-1850: Connections and Comparisons. Hong Kong: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, 2015.
  8. Nugent, Christopher M. B. “Literary Media: Writing and Orality”.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(1000 BCE–900 CE), eds. Wiebke Denecke, Wai-yee Li and Xiaofei Tian, 46-60. New York, NY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7.
  9. Nugent, Christopher M. B. “Manuscript Culture”.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(1000 BCE–900 CE), eds. Wiebke Denecke, Wai-yee Li and Xiaofei Tian, 61-75. New York, NY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17.
  10. Yong, Heming [雍和明] and Peng, Jing [彭敬]. Chinese Lexicography: A History from 1046 BC to AD 1911. New York, NY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08.
  11. 曹之 [Cao Zhi]:《中國古籍版本學》,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1992 年。
  12. 曹之:《中國古代圖書史》,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2015年。
  13. 曹之:《中國古籍編撰史》,武漢:武漢大學出版社,2015年。
  14. 昌彼得 [Chang Bide]:《中國圖書史略》,臺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93年。
  15. 陳宏天 [Chen Hongtian]:《古籍版本概要》,瀋陽:遼寧教育出版社,1991年。
  16. 陳紅彥 [Chen Hongyan]、張平 [Zhang Ping] 編著:《中國古籍裝具》,北京:國家圖書館出版社,2012年。
  17. 陳力 [Chen Li]:《中國古代圖書史——以圖書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文化史》,北京: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,2017年。
  18. 陳騰 [Chen Teng]:〈綫裝書的起源時間〉,《中國典籍與文化》第4期(2020年),頁136-143。
  19. 程千帆 [Cheng Qianfan]、徐有富 [Xu Youfu]:《校讎廣義.版本編》,載程千帆:《程千帆全集》,第1卷。石家莊: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0年。
  20. 程千帆、徐有富:《校讎廣義.目錄編》,載程千帆:《程千帆全集》,第3卷。石家莊: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0年。
  21. 程千帆、徐有富:《校讎廣義.典藏編》,載程千帆:《程千帆全集》,第4卷。石家莊:河北教育出版社,2000年。
  22. 戴聯斌 [Dai Lianbin]:《從書籍史到閱讀史:閱讀史研究理論與方法》 [From History of the Book to History of Reading: Theories and Methods for Historical Studies of Reading],北京:新星出版社,2017年。
  23. 馮浩菲 [Feng Haofei]:《中國古籍整理體式研究》[A Study to the Style and Form of Annotated and Collated Works of Chinese Ancient Books]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3年。
  24. 傅璇琮 [Fu Xuancong]、謝灼華 [Xie Zhuohua] 主編:《中國藏書通史》,寧波:寧波出版社,2001年。
  25. 高路明 [Gao Luming]:《古籍目錄與中國古代學術研究》,南京:江蘇古籍出版社,2000年。
  26. 管錫華 [Guan Xihua]:《中國古代標點符號發展史》,成都:巴蜀書社,2002年。
  27. 黃永年 [Huang Yongnian]:《古籍版本學》,南京:江蘇教育出版社,2005年。
  28. 來新夏 [Lai Xinxia]:《古典目錄學淺說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81年。
  29. 來新夏:《古籍整理講義》,廈門:鷺江出版社,2003年。
  30. 來新夏等:《中國圖書事業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8年。
  31. 李仁淵 [Li Renyuan]:〈閱讀史的課題與觀點:實踐、過程、效應〉,載復旦大學歷史學系、復旦大學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編:《新文化史與中國近代史研究——近代中國研究集刊》第4輯,頁213-254。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9年。又載《當代歷史學新趨勢論文集》,頁71-114。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9年。
  32. 李瑞良 [Li Ruiliang]:《中國古代圖書流通史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0年。
  33. 梁啟超 [Liang Qichao]:《國學入門要目及其讀法.要籍解題及其讀法》,鄭州:中州古籍出版社,2016年。
  34. 劉國鈞 [Liu Guojun] 撰,鄭如斯 [Zheng Rusi] 訂補:《中國書史簡編》,北京:書目文獻出版社,1981年。
  35. 馬衡 [Ma Heng]:〈中國書籍制度變遷之研究〉,《圖書館學季刊》第1卷第2期(1926年),頁197-213;又載王秋桂、王國良合編:《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》,頁2-20。臺北:明文書局,1983年。
  36. 毛春翔 [Mao Chunxiang]:《古書版本常談(插圖增訂本)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3年。
  37. 孫啟治 [Sun Qizhi]、陳建華 [Chen Jianhua] 編:《古佚書輯本目錄(附考證)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97年。
  38. 汪辟疆 [Wang Pijiang] 撰,傅杰 [Fu Jie] 校:《目錄學研究》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,2000年。
  39. 王余光 [Wang Yuguang]、徐雁 [Xu Yan] 主編:《中國讀書大辭典》,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1993年。
  40. 王余光等:《中國閱讀文化史論》,北京:北京圖書館出版社,2007年。
  41. 王余光、汪琴 [Wang Qin]:《中國閱讀通史.理論卷》,合肥:安徽教育出版社,2017 年。
  42. 韋胤宗 [Wei Yinzong]:〈閱讀史:材料與方法〉[The History of Reading: Sources and Methodology],《史學理論研究》第3期(2018年),頁109-117。
  43. 辛德勇 [Xin Deyong]:《讀書與藏書之間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05年。
  44. 辛德勇:《中國印刷史研究》,北京:生活.讀書.新知三聯書店,2016年。
  45. 徐雁等:《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——書籍》,北京:開明出版社,2018年。
  46. 徐有富:《目錄學與學術史》,北京:中華書局,2009年。
  47. 嚴文郁 [Yan Wenyu]:《中國書籍簡史》,臺北: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,1999年。
  48. 嚴佐之 [Yan Zuozhi]:《古籍版本學概論》,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,1989年。
  49. 姚名達 [Yao Mingda]:《中國目錄學史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05年。
  50. 余嘉錫 [Yu Jiaxi]:〈書冊制度補考〉,載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編輯會編:《文獻特刊》,頁9-27。臺北: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,1935年;又載王秋桂、王國良合編:《中國圖書文獻學論集》,頁21-46。臺北:明文書局,1983年。
  51. 余嘉錫:《目錄學發微(含《古書通例》)》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2004年。
  52. 張秀民 [Zhang Xiumin] 撰,韓琦 [Han Qi] 增訂:《中國印刷史》,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2006年。
  53. 趙志偉 [Zhao Zhiwei]:《書聲琅琅:中國古人讀書生活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2年。
  54. 古屋昭弘 [FURUYA Akihiro]:〈写本時代の書籍の流通と地域言語〉,載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編:《中国古籍流通学の確立——流通する古籍.流通する文化》,頁112-133。東京:雄山閣,2007年。
  55. 稲畑耕一郎 [INAHATA Koichiro]:〈中国古籍流通学の確立にむけて〉,載中国古籍文化研究所編:《中国古籍流通学の確立——流通する古籍.流通する文化》,頁2-21。東京:雄山閣,2007年。
  56. 工藤一郎 [KUDO Ichiro]:《中国図書文献史攷 》,東京:明治書院,2006年。
  57. 工藤一郎:《中国の図書情報文化史——書物の話》,東京:柘植書房新社,2007年。
  58. 長澤規矩也 [NAGASAWA Kikuya]:《支那書籍解題.書目書誌之部》,東京:文求堂書店,1940年。
    [中譯本] 長澤規矩也編著,梅憲華 [Mei Xianhua]、郭寶林 [Guo Baolin] 譯:《中國版本目錄學書籍解題》,北京:書目文獻出版社,1990年。
  59. 大内白月 [OUCHI Hakugetsu]:《支那典籍史談》,東京:昭森社,1944年。
  60. 島田翰 [SHIMADA Kan] 撰,杜澤遜、王曉娟點校:《古文舊書考》[a.k.a.《漢籍善本考》]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4年。
  61. 顾永新, 经学文献的衍生和通俗化: 以近古时代的传刻为中心.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-12-1
  62. Yao Zuo, “Counting Books by the Juan: Material and Conceptual Aspects of the Chinese Book.” Asia Major (2022) 3d ser. Vol. 35.1: 33-73. [for comparison, see Nathan Mastnjak, Before the Scrolls: A Material Approach to Israel’s Prophetic Library (Oxford 2023).]
  63. 余英时, 原“序”:中国书写史上的一个特色 ,《清华大学学报》,2009年01期
  64. 武绍卫, 页码的诞生——中国古籍上的页码及其使用《图书馆杂志》2022年第6期
  65.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研究中心 编《书籍之为艺术:中国古代书籍中的艺术元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23.3
  66. 韦胤宗 中西学术视域中的“文献学”“文本学”和“书籍史” 《文献》2023年第3期 内容摘要:以书籍与文献为研究对象的“文献学”在中国与西方皆有非常悠久的传统。西方对于书籍与文献的研究最初以著录为主,名为bibliography,相当于中国传统的目录学;而西方现代的bibliography意义较广,包含书目题跋的编制、书籍生产过程和背景的考察、书籍形制的分析和文本的研究等内容,基本涵盖了中国的版本目录学、校勘学和出版史等研究领域。同时西方又有以整理和阐释经典文本为鹄的、以语言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philology,相当于中国传统的小学。中国现代学科设置中的“文献学”包括以上两大方面的内容,因此“文献学”的英文译名应该是“bibliography and philology”。二十世纪中叶以后,西方学术界又陆续兴起文本学、书籍史等新领域,给书籍与文献的研究带来新的方法与视野,这些新的研究路径渐次传入中国,与中国本土的文献学相结合,使我国的文献学研究步入新的阶段。
  67. 陈正宏 / 谈蓓芳, 中国禁书简史 学林出版社 2004
  68. Martin Delhey, Vito Lorusso et al., ‘Wordlists for Libraries and Closely Related Phenomenain Different Manuscript Cultures from Asia, Africa and Europe’ DOI: 10.25592/uhhfdm.9798 Published: February 2015
  69. 張圍東, 古籍之美:古籍裡的藏書印記 新竹:方集出版社 2023.
  70. 郭伟涛 马晓稳 中国古代造纸术起源新探 《历史研究》2023年第4期: 摘 要:综合出土文献,早期“纸”字表示的是丝质物品而非植物纤维纸。因为工艺和外观相似,不便于书写的早期纸张也被称为“纸”。随着纸张的改良和迅速普及,人们为了语义的合理化,创造出“帋”字代替“纸”字表示纸张。不过,“帋”字并未完成历史使命,而“纸”字逐渐被稳定用来表示纸张,其早期含义湮灭不彰。六朝人对“纸”、“帋”两字的交替演变缺乏正确了解,望文生义阐释两字形体,认为早先的“纸”表示丝纸,后出现的“帋”表示植物纤维纸。这一影响深远的误读得以纠正,造纸术起源的探索方有坚实的基础。
  71. 張秀民、韓琦:《中國活字印刷史》,北京:中國書籍出版社,1998。
  72. 《中國印刷史》(張秀民著、韓琦增訂),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2006。
  73. 韓琦與米蓋拉合編《中國和歐洲:印刷術與書籍史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08,2018。